香港金管局拟将“虚拟银行”改名为“持牌数字银行”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
最新信息

香港金管局拟将“虚拟银行”改名为“持牌数字银行”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2024-05-08 17:03:00
界面新闻记者从业内获悉,香港金管局计划将“虚拟银行”(Virtual Bank)的名称更改为“持牌数字银行”(Licensed Digital Bank),并已启动为期一个月的面向银行业界的咨询,之后会再向公众咨询。此次更名建议涉及与香港银行公会、持有限制牌照的银行及接受存款公司公会进行磋商,同时也会听取8家现有的虚拟银行的意见。
  香港金融管理局副总裁阮国恒表示,当初构思虚拟银行的名称时,由于这类银行并非实体银行,曾有人建议叫数码银行,但恐与传统银行所推的数码银行服务混淆,所以采用了虚拟银行的叫法,不过事后很多人认为“虚拟”二字予人虚假、虚构、不真实的感觉。
  阮国恒表示,虚拟银行推出的目的是更全面覆盖零售客户群,同时推展中小企贷款业务,以达至普惠金融。目前虚银在零售层面的上客量不俗,引入竞争下亦使传统银行加速数码改革,并有部分虚银开始涉足中小企业务。
  一位香港虚拟银行高管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,当前正在咨询中,改名存在一定机会。
  据了解,香港金管局于2019年落实“智慧银行新时代”的政策,吸引了全球具影响力的金融和科技公司加入,申请虚拟银行牌照。
  截至目前,香港金管局陆续发出3批共8张虚拟银行牌照,分别为LIVI BANK、众安银行、MOX BANK、汇立银行、蚂蚁银行(香港)、平安壹账通银行、天星银行和富融银行。
  2020年,8家虚拟银行陆续开业。虚拟银行的股东主要是来自中国与中国香港的科技企业、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。
  中国(香港)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,虚拟银行改名为数字银行,它从本质上更能贴合数字经济时代,更能有一定的针对性,更加能够客观反映数字经济时代这些网上银行的真实业务。
  他指出,之前虚拟银行的称谓是相对于实体银行,即是与一些实体网点银行的对比,但其实并不是非常科学,也并不十分精准。所以改为数字银行之后,体现了这些网上银行利用数字技术,提供信贷等综合金融服务的特点,更加准确。
  根据公开信息,香港虚拟银行上周公布2023年年报,八家虚银去年共亏损约29.9亿港元,较2022年亏损约34亿港元,收窄约12%。截至去年底,虚银总客户人数达220万,贷款总额达190亿港元,按年分别增长20%和19%。
  以众安银行为例,2023年,该行实现了净收入3.66亿港元,同比增长42.9%。此外,众安银行净亏损率由2022年同期的194.7%收窄约85.6个百分点至109.1%。2024年第一季度众安银行客户存款余额相较上一季度增长50%。
  虚拟银行livi bank也表示,受惠于去年净利息及费用收入双升,加上经营支出下跌,带动该行净亏损按年收窄约21%,至5.6亿港元。
  有虚拟银行人士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:“虚拟银行前期的投入较大,特别是信息科技系统的搭建,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,耗费的成本比较高,前面五年亏损是很正常的事情,这个不是关键,主要看后续的客户数量、存贷款情况。”
  毕马威研究认为,随着香港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,虚拟银行要实现盈利,必须不断创新,部署获客及留客战略。虽然从短期来看,部分虚拟银行可能获得母公司的支持,但最终还是需要找到可靠的盈利途径。因此某些虚拟银行可能在未来几年悄然停业或谋求合并。
(文章来源:界面新闻)
免责申明: 本站部分内容转载自国内知名媒体,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删除。

香港金管局拟将“虚拟银行”改名为“持牌数字银行” 背后的原因是什么?

sitemap.xml sitemap2.xml sitemap3.xml sitemap4.xml